评论交流

是党员就该奉献 趁年轻就该磨练

出处:宣教处  文字:陈 毅  时间:2014-10-16
字体:放大 缩小

 援藏已经一年半了,做过的事情很杂,走的地方很多,经常性的气候变化造成的各种高反让我经常感到难以落笔。该写些什么呢?

   回想2013年5月底,在学院召开的援藏干部选派动员会上,“援藏”一词激起了我对这片神奇土地的向往。2008年为期一年的农村工作指导员任期结束回到学院,曾期待何时还能有机会外出锻炼一下,没想到时隔5年,这一难得的机会就出现了。经过认真思考,在家人大力支持下,我主动递交了《援藏工作决心书》,顺利地通过了援藏体检以及厅党组的考验,于去年7月17日告别年迈的父母、未满周岁的儿子和亲爱的妻子,踏上了援藏的行程。

   “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精神回故乡。”在杭州和拉萨为期六天的集训过程中,无论是曾经援藏的前辈还是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对我们这批即将开展为期三年的援藏新人,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入藏之初,我们尚不以为然。然而一年半工作、生活下来,我深深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美轮美奂的藏地美景让我们的双眼无空暇之时,布达拉宫的雄伟、纳木错的秀美,哪怕是高原的一片云,都让我深感天堂之美;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异常多变的气候让我们的身体时刻遭受着严酷的考验,年无四季、日有四时的气候,以及高原缺氧后所造成的各种高反症状不断地袭击着我们每个援藏人的身体,特别是当一个援藏兄弟因高反浑身痉挛地倒在自己面前时,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而每当夜深人静时,脑海里总是一遍一遍地想着远在四千多公里之外的亲人,父母的身体、妻儿的生活点点滴滴在脑海中浮现。

   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我深知三年的奉献和援藏的磨练对我的一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我应该备加珍惜。于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我远赴那曲地区西部海拔更高的安多县帮爱乡,在与贫困牧民结对帮扶共建、赠送慰问品和慰问金的同时,强忍5000米海拔引发的强烈高反,在藏族同事的帮助翻译下一遍一遍地向贫困牧民讲解党和政府各项帮扶政策,仔细聆听贫困牧民的各种基本情况反映,并认真做好记录;借助文化项目调研,我深入牧区、农区、林区考察原生态民间艺术和藏区原始文化,如西藏仅有的两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格萨尔王的传奇史记、象雄古国遗迹、世界第三极普若岗日冰川以及羌塘赛马、藏北锅庄舞等,在深深感受着藏北特有的文化魅力的同时又一次深刻理解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我还利用重大节假日如中秋、国庆等赶赴维稳一线,调研文化工作者在维稳任务中发挥的作用,慰问维稳一线的地区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鼓励同事们在艰苦而又复杂的藏北基层,利用文化系统自身的文化宣传优势向牧区、农区和山区的老百姓宣传维稳政策;我还多次远赴西藏其他地区,考察当地文化工作情况,总结其他地区文化工作成果经验,向本地区文化系统领导及地区行署分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次次下乡、一次次走基层,在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区情况的同时,也感受到藏区干部群众对于20年来所有援藏人艰辛付出的感谢。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一碗碗浓香的酥油茶、一个个热烈的拥抱,除了代表藏族同胞的情谊外,更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援藏人更为坚定的奉献意志。

   一年半时间,万余公里行程,不仅让我感叹时间匆匆如水,也让我明白生命不断前行的意义。历练自己,寻找勇气,突破困境,才是青春成长的足迹,才使生命富有活力。再多的感慨和言语都只为了让步子迈得更坚定更自信,相信在这真善纯美的草原上,援藏人已凝聚成一股正能量,为中国梦添上绚丽的一笔。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致2014级新生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