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交流

听“松庭流芳——赵松庭纪念馆落成典礼音乐会”有感

出处:宣教处  文字:赵瑾   时间:2016-10-10
字体:放大 缩小


重阳之夜,西子湖畔,我们聆听11位赵松庭先生弟子的笛乐,缅怀追忆笛坛宗师——赵松庭先生。

所谓宗师指在某专业领域成就非凡,受人尊崇而可奉为师表的人。在我看来还有一层意思,即是在某一领域开创先河的人。如赵松庭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转折期的笛艺发展高峰中,他是屹立于艺术巅峰之上的四位开宗立派大师之一。几位大师中有以演奏为长,有以教学为长,唯独赵先生演奏、编创、教育、理论研究四大领域皆出色。

    音乐会共上演了11首笛曲,其中选取了5首赵先生编创的乐曲,吴樟华演奏的《早晨》1954年创作于东北,以昆曲曲牌《点绛唇》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昆曲的清丽典雅,又有北方音乐的豪迈,融合南北刚柔并济。王建元排笛演奏的《婺江风光》创作于1959年,取材于浙江金华民歌,旋律活泼欢快,展现的是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詹永明演奏的《幽兰逢春》,创作于1979年,这是一首献给品德高尚者的赞歌,慢板主题取材于昆曲二郎神,快板取材于昆曲过场音乐,优扬雅致,委婉抒情。赵先生人品如谷中兰,困境中哀而不怨,悲而不伤,在这场音乐会中演奏这首作品定是赵先生的学生对他高尚品格的崇尚和景仰。戴亚演奏的《鹧鸪飞》是赵先生改编作品,立意取自于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繁盛和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具有深刻的哲理。最后由赵先生的外孙蔡拯领奏,众弟子齐奏的由婺剧乱弹音乐而来的《三五七》,气势磅礴,欢快激越。

赵先生的音乐学习始终浸润在戏曲和民间音乐中,他的创作扎根于民间,作品具有母语般的亲切和感染力。虽然赵先生是地道的江南人士,但他不拘泥于地域的局限,创作风格既有江南的婉约细腻又有北方的豪迈铿锵。他的创作不可重复,惟独于那个时代,那一地域才有的深厚传统和人文精神。他的理念是将传统融于现代,以豁达的心态接纳转型和变迁。

音乐会中另外六首笛曲由赵先生的学生创作并演奏,张红阳演奏、詹永明等创作的《断桥会》,此曲具有浓浓的浙江本土戏曲越剧的风格特色,亲切和悦。蒋国基演奏并创作的弯管笛作品《醉苍穹》,音色浑厚苍劲,意境深邃,充分发挥了弯管笛的特色。张维良演奏创作的《忆故乡》,此作品是以河南地方音乐素材写成的,飒爽大气,演奏酣畅淋漓。王次恒演奏创作的《梦家园》取材于岭南民间音乐文化素材,而又具有现代音乐元素。杜如松雁飞篪演奏创作的《雁南飞》,雁飞篪音色如埙,古朴悠远,而又可以演奏泛音清灵美妙,台上一席长袍的杜如松和深邃的音乐将人带入世外,带入山谷,荡涤心灵。

    音乐会中多位赵先生的弟子已是中国竹笛艺术的顶尖艺术家,他们虽然传承于赵先生,但从本场音乐会中可以看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对笛艺的坚守和贡献。赵松庭先生和传承人们各自表现出的艺术维度,叠加起来让竹笛艺术成几何级增长,人们会沉浸在这种多维的风格中,感受笛艺多姿的魅力和盛大的气象以及强烈的文化张力。

从赵先生的学生身上可以看出,赵先生传授的不仅是笛艺,更是一种尚美的文化,将自己所学加以运用,是一切知识之外对美的追求,将性情中最崇高的部分在竹笛艺术的教学中完全释放出来。

    总览全场,虽然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但他们在美学上有个统一,他们的这个统一找到的是一个最大公约数,它来自于赵先生对学生的孜孜不倦的教导,和赵先生高尚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赵先生在竹笛艺术的发展上是高屋建瓴的,他在笛坛的耕耘,如同一个国家建造高速公路一般,在建设主路的同时,预留好分叉口,总有一天所有的道路能够贯穿东西南北,形成庞大的高速公路网。当下,赵先生的笛艺事业已形成了这样的发展,他的作品已成经典,不可逾越,他对乐器的改革已付诸实践多年,他的学生中的翘楚或执教于中国最顶尖的音乐学府,或在最高级演奏团体从事演奏事业,继续先生的事业。简简单单一根笛,截竹,挖孔,浑然成器。以简纳繁,制简而取博,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性文化内涵。

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总有群星璀璨的时代,仰望艺术的苍穹,赵松庭先生犹如一颗恒星一般,以特殊的亮度和光彩,特殊的能量和智慧让我们久久地举目景仰,启迪后人。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奈何艳阳天,离别风沙总遮眼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