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艺动态

在古籍修复领域我把自己当作刚入门的学生——记装裱艺术专家范志辉

出处:宣教处  文字:学生记者 俞睿宸  时间:2016-11-10
字体:放大 缩小

10月25日上午,2016年第三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技艺方向)在我院开班,与前两期有所不同的是本期学员从省内扩展到了省外,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群参加了本次研培活动。第三期非遗培训班班长范志辉,就是来自江苏的一位非遗传承使者

非遗培训班的学员,在当地都是业内专家。范志辉就是江苏南通市装裱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受家族传承影响,范志辉2003年正式拜师学习古书画修复,师承原上海博物馆古字画修复部主任戴永吉先生,继承了上海本帮装裱修复技艺,现从事古字画修复和装裱艺术研究,从业已有十余年。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从战国时期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一门将古代书画艺术珍品修复还原的技艺。古字画传世过程中,常因保存不善、原画装裱不佳、绫绢和纸自然老化等,导致损毁。古字画是不可再生的艺术品,损伤的古字画恰如明珠蒙尘,而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擦亮”明珠。范志辉谈起“擦亮”明珠这件事,就如打开了话匣子。在多年从事字画装裱修复过程中,他觉得终身受益的,依然是师傅当年的教诲。回忆当年学艺的时光,师傅提出的“胆大心细”的要求烙在了他骨子里。老师对他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工具的使用顺序等,都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正指导,为他今后独立修复古字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想起一次修复一幅浸了水的字画,师傅回到家中依然放心不下,晚上十点又赶到工作室,和他一起忙活到凌晨,直到彻底修复,才放心回到住处。这些事过了很多年,细节仍历历在目。

老师对古字画严谨、珍惜的态度,也深刻影响着范志辉的工作态度,他工作时经常不计成本地将自己觉得不满意的装裱修复作品反复推倒重来,这样返工数次,达到自己心中想要的效果才算完成。古字画修复每次需要将近一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慎之又慎,没有使命感,没有完美的要求,很难坚持。范志辉对中国民间古字画修复行业的现状有些担忧。许多以盈利为目的的民间修复机构,实际并没有传承到真正的修复技艺。修复字画讲究“轻浆重排”,有些人却采取省时省力的“重浆轻排”,这不但没有对古字画起到保护作用,反而造成了二次破坏,也加大了后续修复的难度。

提到这次在浙艺学习的感受,范志辉连连点头,表示收获很大。这次浙艺非遗培训班开班以来,范志辉接触到了之前很少了解的拓片制作过程。掌握拓片的用墨、制作,将使他今后修复或装裱拓片成品时更为有效。而此次学到的古籍修复知识,更是可以提高他在古字画修复中的效用,同是修复古物,观摩一些不同的古籍修复技巧,使他受到很大启发。

范志辉说,“古字画修复的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类似古籍修复这些领域,我还只是个刚刚入门的学徒。这次来浙艺参加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全国各地的专业人士,同班交流切磋技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授课,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古字画保护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拥抱传统,希望这工匠精神,代代传承,薪火不灭。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校运会——影视技术系的历史性突破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