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艺院

浙江在线讯:浙艺职院纪念“越剧皇后”姚水娟百年诞辰 成立浙江戏曲产教联盟

出处:浙江在线  文字:通讯员王玲瑛 记者 吴俏婧  时间:2016-12-19
字体:放大 缩小

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

    12月18日,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和浙江越剧团联合主办的纪念越剧表演艺术家姚水娟诞辰100周年暨浙江戏曲产教联盟成立活动启动。当晚在浙江胜利剧院上演姚水娟越剧代表作之一《碧玉簪》,由浙江越剧团主力演员也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历届毕业生主演。胜利剧院是姚水娟解放后演出的主要舞台。

  除了昨晚的演出,今天还将有一个盛大的姚水娟艺术座谈会及浙江戏曲产教联盟成立启动仪式在杭举行。浙江音乐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绍兴艺术学校等院校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越剧团等文艺院团以及浙江胜利剧院、杭州红星剧院等演出场所共同成立浙江戏曲产教联盟。联盟是戏曲人才培养协同合作的平台,以期产教联动,提高戏曲艺术人才培养质量、营造共同繁荣的舞台,使戏曲教育资源、信息得以整合与共享,使戏曲传承发展满足新时期新要求,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教育机制。

  作为中国越剧杰出表演艺术家,姚水娟不仅是中国越剧改革先驱,女子越剧奠基人之一,也是越剧男女合演领军人。她十四岁学艺,十六岁成名,1938年1月率团赴沪,一鸣惊人轰动上海。她拥有很多“第一个”——第一个建立正规编导制,倡导排演新戏;第一个聘用专职编剧,结束了绍兴文戏时代,奠定越剧改革发展之基础。从此越剧正式定名,扎根上海。她在沪九年始终一马当选,冠领群芳稳坐“越剧皇后”宝座;第一个接受英文报纸的采访介绍;第一个录制个人专辑唱片。越剧从农村文化转轨为城市文化,由地方小戏转化为一大剧种,当记姚水娟奠基创业划时代之功绩。

  说起越剧名字的由来,也和姚水娟有关。有一天,姚水娟和编剧樊离去卡德大剧院看场地,见到楼上楼下两层有一千余个位子,樊离有些紧张地说:“我们的责任重大啊。”姚水娟不假思索地说:“你我都有两只肩胛,泰山倒下来也要顶住它。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她一连串的六个“越”字,大大震撼了樊离,他提出了要为“女子文戏”正名的想法。姚水娟毫不犹豫地说:“你通知蔡萸英先生,从明天起,所有海报和广告都改名为越剧。”从1935年宁波报界首提“越剧”,到1938年蔡萸英在专评戏曲的《戏剧世界》上再次提出“越剧”,从此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女子文戏”和“的笃班”“小歌班”一样,成为了历史名词。

  姚水娟的另一大功绩莫过于促进了男女合演。1946年姚水娟告别舞台离开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51年2月,浙江在原文工团越剧队的基础上,成立国营的“浙江实验越剧团”,这就是浙江越剧团的前身。在剧团成立时,大家都在寻找一个对他们来讲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当年的“越剧皇后”姚水娟。她的加入,提升了浙江越剧的演员影响力,有报纸称:“1956年1月,姚水娟随她所在的浙江越剧团来到阔别20年的温州,在温州人民大会堂演出她的代表作《盘夫索夫》,观众拥挤的程度是历史上少见的,此戏连演半个月,却依然一票难求。”

  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姚水娟与来自文工团的青年男女演员,努力实践着男女合演的改革。她在《罗汉钱》中扮演媒婆,在《一篮草籽》中扮演农村妇女,表演充满着生活气息。她还主演《秦香莲》和《庵堂认母》。由于是男女合演,唱腔正在艺术实验之中,男女调转换是难题,她坚持每天早起练声练唱,常戴上老花镜学习乐理知识,让自己的声腔唱法日渐接近男女合演的需要。为了男女合演,她不丢花旦本行,不丢拿手好戏,不但攻克了自身的声腔关,而且还手把手帮助男演员过好表演关,甘当绿叶为扶植青年演员做出了贡献。

    http://edu.zjol.com.cn/system/2016/12/19/021402236.shtml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网易新闻讯:纪念“越剧皇后”姚水娟百年诞辰活动拉开序幕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