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交流

一见青瓷订终身——访第四期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学员、龙泉青瓷专家叶传应

出处:宣教处  文字:学生记者 俞睿宸 图片:学生记者 俞睿宸 编辑:王玲瑛  时间:2016-12-27
字体:放大 缩小

说起叶传应和青瓷的渊源,像个传奇——2003年,23岁的叶传应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到青瓷艺人李志明老师家拜访,奔着喝茶去的叶传应,却在老师家被青瓷“俘虏”。以“温润之如玉釉色”著称的青瓷一下攫住了叶传应的视线,他笑着用“一见钟情”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于是,这个从未接触过青瓷的年轻人,这个谈起龙泉“只知宝剑不知青瓷”的门外汉,就从零开始,一边从青瓷历史文化了解起,一边跟随李师父从事青瓷制作工艺、釉色配方的学习和研究。

龙泉青瓷有哥窑和弟窑之分,相传是宋代有章氏兄弟二人烧窑,哥窑名满天下,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黑胎厚釉、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的特征;而弟窑则是“白胎厚釉、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征,被誉为民窑巨擘。

传说已不可考,不过现在叶传应从事的,恰是龙泉仿宋哥窑青瓷的研究,从2011年开始叶传应就成立了个人龙泉仿宋哥窑青瓷工作室,随后成立青瓷研究所。研究所现在掌握月白釉和无纹青釉的烧制技艺。叶传应对无纹青釉的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的,一直到今年这项技术才稳定下来。在研究开始的前三年,叶传应一件成功的瓷器都没烧出来,这项完全由个人投入的项目,那三年是纯粹的“烧钱”。叶传应说他每次打开自己倾注心血的窑,看到的却是满满的报废品,那种沮丧常人不能体会。那时他只能坐在报废瓷器的边上,半天一言不发,整个人都笼罩在低落的情绪之下。

2013年,叶传应终于烧制出了一批肌理仿若“孔雀羽毛”的瓷器,这批惊艳之作被当地文人盛赞为“雀羽神杯”。这次成功带给他的,不只是名声,更是一根定海神针,让他有信心说,自己这个半路出家的人,也是有成功希望的。于是叶传应重整旗鼓,终于攻克了无纹青釉烧制范围小但膨胀系数大之间难以平衡的技术难题。

多年研究烧制瓷器,让叶传应的腰颈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然而青瓷带给他更多的改变,是让原本性格急躁的叶传应学会静心,学会全力以赴做一件事。回想起自己最艰难时期的不放弃,回想起自己十多年来仅凭一腔热血、满怀热爱的信念坚持下来,叶传应自己都很骄傲。

叶传应认为,技术是可以磨练出来的,到最后一较高下的,不单是技术,更多是技艺之外的提升。器皿有形,无形的是背后承载着的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传达。这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课程设置就给了他惊喜,浙艺的课程并没有局限于技术本身,相反出人意料地开设了书法、绘画、鉴赏、哲学课程,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饱含着创新的思想,与叶传应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期待这样的培训班可以多多举办,自己可以常回杭州、回浙艺看看。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三十三年坚守,两项非遗技艺传承——访景德镇陶瓷大师杨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