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交流

绍剧表演艺术家“美猴王”六龄童(下)

出处:宣教处  文字:马向东  时间:2016-02-11
字体:放大 缩小

1961年,由六龄童领衔主演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晋京演出,先后在北京吉祥戏院、长安剧院、天桥剧院等地公演,场场爆满,轰动京城。10月10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三打白骨精》走进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获得了高度评价。

毛泽东看完该剧后,满怀激情题诗一首,“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为戏剧作品题诗。

随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在全国公映,一时形成万人空巷看悟空的热烈场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遍大江南北,还发行到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72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1963年,影片荣获第二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那个时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全国热演、热映,使绍剧走到红极一时的巅峰。绍剧“悟空戏”和六龄童从此饮誉海内外。

50多年来,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从农村演到城市,观众百看不厌;多次应邀赴日本、丹麦、德国、美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访问演出,海内外观众好评如潮。50年久演不衰,铸成绍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六龄童也由此与猴戏一生结缘,被认为是绍剧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代表人物。

绍剧猴戏始于六龄童祖父,到他父亲,章家已演了两代猴戏。六龄童的祖父章廷春被人们称作“活猴章”,农闲时爱耍猴拳,因此得名。到了六龄童的父亲章益生,则又更进一层,在庙会时经常戴上布脸表演猴戏,人称“赛活猴”。奠定章氏家族猴戏在绍剧中地位的就是六龄童,他后来被誉为章家第三代猴王。

六龄童生前念念不忘1957年在中苏友好大厦小礼堂的那场演出。那天六龄童正在后台化妆,有人告诉他,看演出的是周恩来周总理。他的手控制不住地抖起来,用细笔勾眼眶,怎么也勾不准,只好用粗线条。没想到歪打正着,居然增添了猴王的几分威美。演出结束后,周总理看望演职人员,特意对六龄童说:“我是绍兴人,看绍剧还是第一次。你们演得很好,你的武功不错。”

当时周总理还抱起演罗猴的六龄童的儿子小六龄童,举着他悬空抱着。后来,这张照片在国内诸多报纸刊登,成为绍剧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记忆。

演了一辈子猴戏,六龄童把猴戏的传承放在心上。他教过200多个学生,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绍剧演员都向他学过艺。但他仍旧认为自己做得不够,“自己的子子孙孙都学猴”的愿望没有实现。小六龄童早逝,除了小儿子六小龄童,子孙中没有学猴戏的了。当六小龄童拍摄央视连续剧《西游记》时,他送出了1000张猴的动作照片,希望他能够将猴性与人性融合,塑造一个完美的孙悟空。

六小龄童不负父亲厚望,接过金箍棒继续挥舞,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将荧屏孙悟空演得神形兼具,成为影响遍及全世界的“美猴王”。

一个家族出现四代“美猴王”是一段梨园佳话。四代“美猴王”执著于猴戏,印证的是对绍剧艺术精髓的执著传承,传承家族的猴戏绝活,传承一个伟大角色的神奇典范。这本是一种民族的血脉和精神——传承艺术,发扬光大,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晚年的六龄童面对探寻绍剧猴王艺术踪迹的后人们,这位艺术大师时不时耍上几段猴戏,做出几个猴王的经典动作,两眼放光,“嗤嗤”有声,有板有眼,形神兼具,令人拍案叫绝。似乎,六龄童更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在六龄童家里,醒目地陈列着三根金箍棒,一根是六龄童父亲用的,一根是六龄童用的,一根是六小龄童用的,三代美猴王的标志成为南猴王世家的传家宝。除此外,他家里还收藏着无数的金箍棒,有藤条的、铝合金的,有白色的、金色的,有镶龙的。年轻时,说一声“打妖怪去”,六龄童可以连翻几个筋斗;年老后,他的身体不如以前,就在表演上下功夫:一跺脚,一蹲身,一眨眼,金箍棒轻轻提起来,头盔羽翎不断抖动,感觉这孙悟空像是飘上云天,出神入化了。

六小龄童曾说过,我获得现有的成绩,最感激的是父亲,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终身并且感动至深,他说:“你可以踩到我的肩膀上,但是路要靠你自己走。”

2014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一,一代“美猴王”六龄童病逝于浙江绍兴,享年90岁。                                (作者系院党委宣传教育处处长)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走过一又二分之一的青春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