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交流

甬剧表演艺术家金玉兰的艺术人生(下)

出处:宣教处  文字:马向东  时间:2016-09-19
字体:放大 缩小

1978年,离开甬剧舞台近十年的金玉兰重返舞台,参加甬剧《雷雨》演出。当她扮演的繁漪出现在舞台上时,她的戏迷观众热泪盈眶、奔走相告,金玉兰再现了她的艺术青春。

1978年冬,组织安排金玉兰担任甬剧艺训班老师。这意味着她将从光耀的台前转向灯火阑珊的幕后。金玉兰知道甬剧传承的意义,毫不犹豫地将培养甬剧新人当作自己的新使命。她把对于甬剧的热爱和执着,全部付诸于培育甬剧新人。

甬剧艺训班招收的是十一二岁的小孩,原来没有任何基础。金玉兰很有耐心地一字一句教唱,学生们一个个被她教起来了,到后来唱起甬剧来都像模像样。金玉兰教戏认真,教做人更不含糊。她平时对学员没有一点架子,可是一旦发现学员耍嘴调皮,就会对孩子们说:“小小年纪,台上莫争角色,台下要学好样!”

为了让学生们早日成才,金玉兰啥都做,自编教材、为学员们化妆、制作服装道具等等。1983年浙江省首届戏曲“小百花”会演,金玉兰用心血浇灌的幼苗蓓蕾初放,甬剧艺训班多名学员获奖,其中就有后来的宁波市演艺集团党委书记、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华奖得主王锦文。在金玉兰等老艺术家的悉心指导下,一批批年轻的甬剧新苗不断成长,源源不断地充实进甬剧艺术生力军中,成为宁波市甬剧团的接班人。

当甬剧和其它戏曲一样面临式微,金玉兰为恢复和振兴甬剧不辞劳苦,四处奔走,大声疾呼。她担任宁波市群众甬剧清唱大奖赛评委,在《宁波日报》发表文章《愿甬剧之花芳香隽永》,表达对甬剧事业的希冀和建议;她组织带领甬剧演员到宁波大学与师生联欢演出,提高青年演员的文化素养,争取甬剧青年观众;她登上庙台演唱甬剧,名为纪念城隍庙商场成立五周年,实为扩大甬剧的影响;她义务担任对外文化交流使者,组织青年甬剧演员参加对外交流演出。

1986年,60岁的金玉兰整理改编了甬剧优秀传统小戏《打窗楼》和《双发落》,并进行演出录像,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甬剧艺术影像资料。在宁波日报社举办的一场振兴甬剧研讨会上,金玉兰说到动情时,热泪纵横。她激动地说:“现在社会上各方都支持甬剧,可是甬剧事业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我心痛啊!甬剧是宁波的地方戏,我相信甬剧不会灭亡,甬剧一定不会灭亡!”金玉兰为着甬剧的振兴出谋划策、四处奔走,争取到市剧协的支持,举办全市性的“甬剧老艺人演唱会”……为了复兴甬剧、传承甬剧,金玉兰做了很多努力,带动一大批甬剧工作者坚守在这一方艺术舞台上,使甬剧最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甬剧产生了中国戏曲梅花奖演员。

1989年,金玉兰在一次出席戏剧会议的路上遭遇车祸,她为甬剧奔波的身影消逝在这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雨天。她的学生王锦文动情地说:“金老师60岁学自行车,她为什么学自行车,就是为了来教我们方便一点。那个时候,我们就说金老师你不学了,危险的,她还是学。结果两年后她就出车祸了……金老师好像是为甬剧而生的,最后也是为甬剧而走的。”斯言令人动容。

被誉为“小剧种、大志向,小剧团、大作为”的宁波市甬剧团发展喜人,《爱情十字架》《风雨一家人》等一批现代原创剧目和复排的“三大悲剧”《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和《双玉蝉》风靡一时,影响全国,创造了甬剧史上的高峰。新时期推出的《宁波大哥》等剧在全国产生影响。甬剧《典妻》以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精致唯美的悲情风格,在全国戏曲界引起广泛关注,被誉为“甬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先后获得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文华大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等荣誉,把甬剧推上全国舞台艺术的最高点,让甬剧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跨入了新世纪。

水韵山魂皆是戏,风疏雨骤都成歌。甬剧艺术薪火相传几百年,已成为一颗璀璨的东方艺术明珠,虽遇当下文化多元、艺术纷繁而依旧绚丽夺目。金玉兰以她精彩的艺术人生,为绚丽的甬剧艺术诗篇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值得人们铭记。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积极培养公共文化管理、服务复合型人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