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交流

精品永不衰 先师今犹在——观摩“纪念姚水娟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有感

出处:宣教处  文字:少沐 图片:李泽南  时间:2017-02-24
字体:放大 缩小

去年1218日晚,应邀在胜利剧院观摩我院与浙江越剧团联合举办的纪念姚水娟先生诞辰100周年演出。怀着崇敬之心去,怀着加倍崇敬的心情回;带着欣赏传统精品之盼去,带着对传统精品备加赞赏的心意回,促动我写此短文。

我们对姚水娟先生的崇敬,可以用“高山景行”来形容。演出前和隙间,看到姚师当年的教学照、剧照、生活照,是那么朴实、亲切;听到黄杭娟院长和陶铁斧团长的讲话,加深了对姚师的了解。而更加受到促动的还是观看姚师传下来的剧目《碧玉簪》,那语言、唱腔、动作以及剧情所表达出来的神采、身韵,头脑中就自言自语地蹦出话来:“那不就是当年的姚水娟老师再现嘛!”精品毕竟是精品,所以她能跨世纪流传不衰,还必将继续流传。

仔细想来,姚水娟先生的精品不仅有剧目,还有比剧目更宝贵的,那便是艺术大家的精神和她的传人。精品剧目、精神品德、精英传人,是姚先生传给后人的三件瑰宝。这“三精”,是互相紧密连在一起的一个整体,我们真正对姚师的高质量继承,应该是三者相辅相成,一并承之。所谓“要学戏,先学做人”是也!只要“三精”并学,便会使得艺术传承中产生德和艺的“交相辉映”,有璀璨夺目之效果。限于篇幅,本文仅对精品剧目加以小议。

精品剧目之精,首先在于它是真正的中国戏曲艺术。姚师表演的剧目,始终贯彻中国戏曲“一桌两椅”的精髓,把表演艺术的综合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桌两椅”从艺术表演角度说,主要不是为了节约,而是为了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剧中人物身上。省去门窗、楼梯、桥梁与城楼墙台,简化车马轿船,给演员更好地发挥演技的空间和时间,于是就有了挥马鞭驭马、开关门窗、上下楼梯、上下船轿等优美舞姿和唤鸡、开门、咬丝线等动听声音,从而把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舞台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一桌两椅”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戏曲艺术表演的精要。

其次在于题材和剧情。观众观看戏曲表演,有些人,是以看其“形”为重的,比如演员有多美、行头有多丰富和高档、有多少机关布景、乐器有多少等等,但真正意义上的戏曲表演,主要不在于这些,而在题材、剧情和人物的情感。姚师选择了与观众息息相关的内容、人物、情节,演出中,像“三盖衣”这样思想多次转换,唱腔与动作的密切配合等处理,很多观众边观看,边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进剧情里体验,与人物休戚与共,或陪泪,或共欢。所以,这样的戏就能引人入胜,紧紧抓住观众,引起强烈的心弦共振和胸腔共鸣。试想,当情感深入到剧情中,前述的“形”还有多少份量呢。所以,看戏,主要是看情节、感情,如果说“形能吸人转睛”,那么“情能引人入心”,而且长期难忘、日久弥新。

其三在于语言文学。《碧玉簪》虽然是越剧艺人从京剧大师程砚秋表演的剧目中移植过来的,但是,当它成为越剧之后,几乎完全“越化”了,其中最成功的就是语言和音乐。看那老旦的语言,叫自己的儿子“阿林”、称媳妇为“媳妇大娘”、叫两个人为“手背肉”、“手心肉”等,真是生动形象啊、土里土气啊、恰到好处啊!因为语言的形象生动,所以观众听了之后好多语句“入心”了,就会在心里不断“再语”,有时还会情不自禁的“自语”重复。

其四在于音乐——唱腔与配乐。边看演出,边听音乐,太优美了、太动听了!越剧音乐家们,把这种吴越方言的音乐,谱绝了,可以说,唱词与曲谱,是配合得这样天衣无缝,唱出来的曲调,好像是专门为这一句唱词度曲的那样。另外,在唱腔前后和间隙的音乐,以及专门配合人物动作、情绪、心理的音乐,既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剧情需要,又是那么的风格统一和富有变化,这都是姚师和同仁们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大浪淘沙”之后的金子,应该是已经足赤了。又好比博物馆里的文物,太完美了。

精品剧目,感染了多少观众,培养了多少“越剧迷”和一代代的越剧表演传人,以至于剧中的语言和唱腔,进入到了人民的生活之中,因此,有了一代代厚实的群众基础。这就是我们作为培养越剧人才学府的重要意义所在。大家在观摩演出中对精品剧目的欢迎、赞叹,寄托着对姚水娟先生的敬佩和怀念。人们常有“睹物思人”之触感,而精品剧目是最使人寄托怀念先师深情之“物”,“精品精品,常看常新”,本人深感在观赏精品剧目中,犹如看到先师当年的音容笑貌。真可谓:精品永不衰,先师今犹在。      

                                           (作者系我院退休干部)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史航:创作是有计划的任性与冒险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