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艺动态

《凳之龙》编导包峥剡接受中国教育台采访:龙图腾伴随着我长大

出处:宣教处  文字:王玲瑛  时间:2017-05-04
字体:放大 缩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所有中华儿女心中深层次的、美好的记忆,是民族的文化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龙的传人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办、国办也就此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院一直以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研究,2008年,成为浙江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研究基地。我院有昆曲、越剧、绍剧、江南丝竹等非遗项目的传承教学,启动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项目师带徒培训辅导活动,承办了四期文化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包括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技艺、剪纸技艺、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等。

依据我院树立“大文化视野,特色化办学”的理念,秉承我院立足本土文化艺术形式的教学实践传统,鼓励老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期打造一个接地气、符合我院研究特点的学术高地。群舞《凳之龙》就是这样一种教学实践,它取材于国家级非遗金华浦江板凳龙以及书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元素,加入专业性舞蹈元素,更容易让人看懂,也更适合舞台呈现。

编创《凳之龙》节目的是我院青年教师包峥剡,他是遂昌人,从小看板凳龙长大,自己也属龙,龙图腾伴随他长大。这就是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学了舞蹈编导后,他一直想编一个和龙有关的节目。2012年开始构思,2013年筹划,经过这两年准备,2014年节目成型。《凳之龙》汲取了传统文化元素,结构上讲究从民族的精神意蕴出发,从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代表的龙的传人角度演绎,扩大板凳龙的内容和它衍生的意义。“我们多次到金华采风,到当地人家里,积累观察民风民俗是怎样的,传统表达是怎样的,但我们不能把它原样搬上舞台,还要提炼出一种精神。我就把它升华为民族的图腾,龙的传承,从这方面做了《凳之龙》的编创。”面对着中国教育台镜头,包峥剡倾吐了自己的舞蹈创作思想。

音乐上《凳之龙》接近《板凳龙》传承地金华的音乐风格,糅合了婺剧曲调;服装设计接近板凳龙的龙头颜色,大红翠绿着重原生态和乡土;动作上加了传统的南拳元素,阵型编排上不离板凳龙寓意;结尾的时候用了民俗表演中龙头的挂红,作出一个龙腾的效果……《凳之龙》2014年创作后,经过几次灯光造型等改版,不改的是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舞蹈的文化传承,以及传统因子的意蕴,龙的腾飞象征着民族的复兴。

 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的为什么传承出现了问题?人才断层是关键。包峥剡说,《凳之龙》排成后,我们让每一届学生都学,让学生理解这个舞蹈背后的文化含义。从10级学生到16级的,都学过这个节目,我们带学生到金华采风,到传承人家里学习,让传承不断,创意常新。

 这次中国教育电视台进我院拍摄《凳之龙》是对我院积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法的充分肯定,鼓舞了我院师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心。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耳目艺新 浙艺招新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