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艺新闻

浙江本土音乐原创室内乐音乐会昨晚举行——美的是乡音 酷的是创新

出处:宣教处  文字:王玲瑛 图片:学生记者 李泽南  时间:2017-06-02
字体:放大 缩小

6月1日晚,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厅里座无虚席,由音乐系主办的浙江本土音乐原创室内乐作品音乐会正在举行。观众屏息静声,现场除了音乐流淌,以及每曲终了的如雷掌声,再没有其他声响。

浙江本土音乐原创室内乐音乐会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教师室内乐团担纲演奏。作为地方高校乐团,浙艺音乐教师一直担当着浙江本土音乐文化传播者和践行者的使命。

全场音乐会的乐曲有诗意,有越韵,有现代音乐词汇彼此相交融。作曲家丁樱的《剡水曲》,探索中国音乐的张力表现,虚实之变、动静之变、清浊之变,有着强烈深沉的音乐表现;青年作曲家景新的《神隐西罨居》,则运用了浙江仙居童谣的音乐素材,用西洋管弦乐与中国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共同演绎。这种新颖的音响与结构有着当代年轻作曲家的表达方式,不同乐器在乐曲进行中流淌、静止,而又互相编织。

这场音乐会上还有浙艺教师张新伟创作的《越韵》,以浙江越剧传统音乐旋律为素材,运用现代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演绎出西湖山水、江南诗画;浙艺青年教师王和创作的《记忆中的巷》,将探戈音乐的律动和杭州民谣结合在一起,小贩遥遥的吆喝,在阳光和煦熙熙攘攘的街市,或是在雨打梧桐悠长寂寥的小巷,都不徐不疾,嵌进无数人成长的记忆。就像儿时的摇篮曲,或是唱过的童谣,在长大后陈旧迷糊的记忆中,被这样一种音乐唤醒,欢快时让人忍不住想摇摆,低沉时忍不住想叹息。

许多人站着听完近90分钟的音乐会。没有赶上昨晚演出的观众还有一次机会。6月9日晚,浙江本土音乐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继续在浙艺音乐厅举行。音乐会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演奏。这是一支具有较高演奏水准建制规范的学生民族管弦乐团,由优秀专业教师担任乐团首席及声部指导,着力于“浙江本土音乐原创作品表演、研究与推广”。音乐会第一首民族管弦乐《治水令》由作曲家朱晓谷创作,由“灾”“难”“治”“凯”四部分组成,围绕大禹治水主线一气呵成,表达了五水可治、家园可兴的精神;作曲家王天明的民族室内乐《八婺来风》引用了浙江本土音乐中璀璨的婺剧音乐元素,叙述浙江八婺大地的人文情怀;作曲家周煜国的扬琴协奏曲《咏竹》歌咏的是江南的竹子,颂扬的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气节;压轴曲《鉴湖侠女——秋瑾》是何占豪的作品,用音乐讲述秋瑾的故事,“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侠女的诗正是巾帼英雄的最好写照。

两场音乐会作品均为浙江本土题材原创乐曲,由作曲家何占豪、周煜国、顾冠仁、张旭儒、徐坚强、朱晓谷、王天明、丁缨、冯勇、景新,以及浙艺教师张新伟、王和等创作,音乐独具江南的温婉灵秀和湖光山色的空灵,将越剧、婺剧、仙居童谣、越韵小调等音乐特色运用其中,使音乐的现代表达和本土音乐的韵味珠联璧合,透出春水、画船、茶韵、越曲等旖旎风情。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浙江本土唯一一所艺术类重点高职院校,一直以来视传承、弘扬本土音乐,服务地方文化为己任,其办学核心始终与浙江本土音乐文化血脉相连。浙艺音乐系作为浙江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地,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将本土音乐文化与课堂教学、艺术实践有机融合。举办国家级非遗项目“楼塔细十番”音乐进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与细十番协会民间艺人同台演奏“楼塔细十番”的一套三曲;多次组织学生采风,通过现场观看民间艺人表演,直观清晰地领略传统音乐文化魅力,架起从课堂教学到艺术实践的桥梁。近五年来,音乐系依托省级优势专业和省级文化精品工程等重大教学、创作项目,以及“浙江本土音乐研究——创作——教学”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思路,进行了充分发展。在田野调查基础,撰写整理了一批研究浙江本土音乐的学术论文,并集结成册即将出版;延请江浙地方民族音乐专家和作曲家在浙艺成立专家工作室,将“江南丝竹音乐”“楼塔细十番音乐”等地方民间音乐原汁原味引入课堂,拓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联合国内优势创作力量,创作积累了一批以创新、传承、弘扬、发展浙江本土音乐文化慰宗旨的原创音乐作品,并以此为主题,入围2016年省文化厅创新团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主任郭义江教授说,我们的老师都很拼,两场音乐会是我院音乐系师生历经数月,利用节假日和平时晚上休息时间排练出来的。端午三天假期,浙艺师生依然在昼夜排练,直至凌晨。老师们在平时教学中,也能沉下心,潜心专业建设,音乐传承。我们的民族音乐曾经举步维艰,剧院音乐厅演出的不是钢琴演奏会就是西洋歌剧,很少有人去挖掘、传承、弘扬和继承民族传统音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对待传统音乐上一直在努力,在作为。比如我们本土音乐的前辈赵松庭老师,沈凤泉老师等等,一代代浙艺人推动着民乐的发展,推动着浙江艺术教育的民乐建设,为民族乐器演奏的传承发展砥砺前行。

世上没有无根之木,也没有无源之水,有乡音才有传承,有母系才能创新,音乐产生的根,音乐的母语、民俗、民风,在当今日益受到重视,传统文化的力量正在复苏。这两场音乐会的作品无论在作品元素还是技法上,都作了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尝试,乐曲将管弦乐器、民族乐器、电声乐器和人声多重音色融合,探索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创作风格相呼应的形式。郭义江说,两场音乐会虽然在同一个主题下,却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探索之路。一是创新传承,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音乐语言均来自传统本土文化,内容上更与浙江本土的社会、人文和历史紧密相连。二是多元混搭,包括形式到内容的中西结合,也包括传统和现代元素的交融,将传统音乐元素、人文精神采用现代作曲手法,以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表演形式,使之焕发新的光彩。我们将以浙江本土原创音乐作品项目为契机,不断在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之路上开拓进取,也期盼更多志同道合的音乐人用智慧来共同哺育这个新生的平台。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美术系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形象美妆大赛中喜获佳绩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