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交流

每一节课我都用力用功用心——与刘云兰弟子孙丽萍谈越剧形体传承和教学

出处:宣传部  文字:施王伟  时间:2018-09-18
字体:放大 缩小

人物名片:孙丽萍,女,1964年出生,浙江海宁人。1978年至1983年期间在浙江昆剧团昆曲学员班学习。1983年至2002年在浙江昆剧团从事昆剧表演工作。2002年至今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从事戏剧戏曲教学和研究工作,2018年之前一直担任戏剧系形体教研室主任。

 

戏剧系孙丽萍老师给我的印象是“英气十足”:短发、上身穿黑色汗衫、下身穿练功裤。说话大声、直接,笑起来爽朗。一看就知道是武旦出身,是一个形体老师。

形体课老师与其他老师相比,是较默默无闻的。所以,我们学校就有很多这样的老师,一辈子就在练功房里教着腿功、毯功、身段、把子等,孙丽萍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问她教了多少学生,她说,数也数不清。有很多现在比较有名的演员,都是她的学生,但她们又都不全是她的学生,因为最后,她们总是与教行当的老师比较亲近,教形体的老师会被慢慢遗忘。这是教学程序决定的,她坦然一笑。

 拜师刘芸兰,开启十九年演员生涯

1978年9月20日,是孙丽萍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成为人称“秀字辈”的浙昆昆曲班学员,学习昆剧武旦。她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有开蒙时期的郑世菁,随后的京剧名旦刘芸兰,以及后来昆剧名角王芝泉、马祥麟等等等等。这些老师对我都很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成为刘芸兰的弟子。孙丽萍说,1982年我在浙江省首届戏剧小百花会演中获“优秀小百花奖”后,由浙江省文化厅主持,在黄龙洞浙江昆剧团团部和张志红一起拜师。张志红拜姚传芗为师,我拜刘芸兰为师,从此和老师结下不解之缘。

拜师之后,孙丽萍风雨无阻,每天坚持到刘老师位于杭州灯芯巷小院的家里上课。刘老师对教学很严格,要求每个同学在跟她学时,必须聚精会神,认真严肃,不得马虎,不得开小差。她说,刘老师说话不多,言简意赅,每句都说到点子上。示范动作,简洁规范,一般不给你多做,一遍两遍,第三遍就不做了。有时还会抛出一句重话:“回去,明天别来了!砸我的牌子!”

表面上刘老师似乎很严厉,但做事给人一种蛮温暖的感觉。譬如,每次上完课,刘老师总说:“晚了,别回去了,就在我这里吃吧!”又如一次陪刘老师到医院看病。等候间隙,她突然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十元钱递给孙丽萍说:“饿了吧,买点东西吃吧!”等等。

除了跟刘芸兰老师学习,孙丽萍还跟上昆的王芝泉老师学《扈家庄》《挡马》《八仙过海》《盗草》;跟浙昆的老师学《借扇》《水斗》《瑶台》《风筝误》《思凡》《寄子》,还跟刘传蘅老师学《红线盗盒》。1986年参加苏州振兴昆剧训练班,又跟北昆的马祥麟老师学《昭君出塞》《金锁记·羊肚》《窦娥·斩蛾》,等等。

十九年演员生涯,孙丽萍在刘芸兰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成功扮演了三、四十个角色,和林为林、王奉梅、陶铁斧等合作拍摄了昆曲折子戏录像。十九年中,孙丽萍也获得了许多奖项。如浙江省首届戏剧小百花会演“优秀小百花奖”、浙江省“新剧目”汇演青年演员一等奖、浙江省第四届戏剧节青年演员二等奖、全国首届昆剧会演“兰花奖”等。

           一次借用,完成到老师的转变

1996年,浙江艺术学校要招“万字辈”昆剧班学生,孙丽萍从浙昆借到省艺校从事昆剧教学工作。“万字辈”毕业之后,孙丽萍正式调入浙江艺术学校担任形体课老师,至今一当就是20多年。由于学校形体课老师比较缺,孙丽萍课很多,几乎每天都在上。

当得知孙丽萍调入浙江艺术学校担任越剧教学工作后,刘芸兰老师听后很高兴,说你跟我一样,都从(京昆)演员转到(越剧)教师这一行。教师这一行,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要重新学习,要付出心血,要有牺牲精神,要多实践、多研究,把越剧人才培养好。以前学的东西不要忘了,到越剧这里把它揉一揉。

对刘老师的谆谆教导,孙丽萍说,她的每句话,我都时刻牢记在心,没有一天懈怠过、偷懒过、马虎过。对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同学,每一节课,我都用力用功用心。对刘老师提出的京昆和越剧“揉一揉”的辩证关系,这些年我一直在琢磨和反复实践,慢慢体会到,越剧呈现出来的整体表演风格是,剧目文戏化,演员女性化,表演柔美化,节奏音乐化;呈现出来的形体表演风格是,淡化程式、注重生活,外形表演、内心体验,警惕动作的图解性、注重舞蹈性。越剧形体风格的借鉴与自我完善是,传承发展、改革创新,借鉴其他、自我完善,形式多样、吸收养分。

在这个基础上,孙丽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形体训练与人才培养上进一步琢磨。她认为,可以将腿毯、身段、把子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加以筛选、整合,形成一个在课程和内容上既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的符合本剧种特色的严密教学系统:一是腿毯课的重点可放在训练腰腿的柔韧性上,后两年在保持第一年的基础上,可把重点放在腿功技巧上,减弱在毯功科目上的训练;二是在身段课中首先要重点解决脚下的训练;三是应在第一学年就增加把子的课程,并且课时数可与身段课相同,把子课可替代工架类的教学训练;四是戏曲表演是个性的表现,应发挥其优长,充分挖掘学生特长加以训练;五是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课堂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课堂教学组织的科学性,等等。

除了繁忙的教学工作,孙丽萍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获得一系列奖项,并连续获得学校“优秀教师”、“就业指导先进”、“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2011年她从二级演员转为副教授,2017年评为教授。

孙丽萍说,当了20多年的老师,最大的体会是,当老师要像当医生一样,学会看,看出学生的问题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还有对学生要严,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孙丽萍说:“当初浙昆‘秀’字辈60多人,现在真正从事昆剧或戏曲工作的只有10多人,我是其中之一。虽然没有做出很大成绩,但我坚持努力,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始终牢记刘芸兰等老一辈艺术家告诉我的,教师这一行,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要重新学习,要付出心血,要有牺牲精神,要多实践、多研究,把越剧人才培养好。”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做努力“向上走”的浙艺人——2018届毕业寄语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