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交流

做文物的守望者

出处:宣传部  文字:刘鼎  编辑:俞珂瑶  时间:2021-10-14
字体:放大 缩小

      我与浙艺和文物专业的缘分,似乎生来就已注定。

      由于父亲曾在博物馆工作,我幼年的启蒙读物,便是文物考古一类的图册。那些古朴厚重的石器,纹饰精美的陶瓷,还有考古人员一丝不苟的神情,都在我内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们常说,把自己的爱好当成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此在择校时,我选择了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成为了2007级文管系的一名学生。

微信图片_20211011165152.jpg

回忆浙艺时光 


      文物鉴定与修复课程,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仅停留在课堂和书本,所学到的不过是几张照片中的信息,永远无法学会鉴定一件文物。只有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手去触碰,才能感知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深远与广博。

       仍记得陈子达老师第一次带我们去杭州收藏品市场参与实践,与买家卖家交流,上手各种文物标本,教导我们鉴定的知识与技巧。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体验,手中拿着一块小小的瓷片,仿佛承载着大汉盛唐的风华、元宋明清的遗韵。后来我才明白,文物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鉴定文物,就如同和古人对话,只有了解对方的历史背景,才能产生同理心,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做出更准确的辨识和断代。

      从那以后,逛收藏品市场成了雷打不动的惯例。我和小伙伴们每个周末都会包一辆五菱面包车,凌晨4点半从浦沿出发,赶到湖墅南路去参与实践,三年来风雨无阻。通过大量接触标本、向其他收藏者偷师学艺,我从一开始的懵懂无知,到略微积累了一些鉴定知识,这让我在日后的文物工作中受用无穷。

       在学校里,陈老师总是把“复合型人才”挂在嘴上。因此,我们除了公共课和文物鉴定、陶瓷修复、文献修复等专业课外,还要学习绘画、陶艺、装裱,甚至平面设计。当时我很不理解,因为文物知识浩如烟海,三年时间仅学其中一门都不够用,为什么还要浪费在无关的课程里呢?直到后来走上工作岗位,才知道“技多不压身”所言非虚,这些技能竟然先后派上了用场。感谢班主任余绿筠老师,感谢文管系钱杏芬、胡海影老师,是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顺利完成学业。感谢赵琼老师,为我打下平面设计的基础,让我能在策展人的舞台上有所作为。

微信图片_20211011165204.jpg

谈谈文博经历 


      2010年毕业后,我进入松阳博物馆工作,正式成为浙江文博队伍的一员。从一名文鉴专业毕业生到一名文博单位工作人员,这种转变既有挑战,也有乐趣。在基层博物馆里,必须及时更新技能,才能适应工作单位的需要。除了文物藏品方面的工作外,有时要做讲解员,引导重要来宾、学生团队、外地游客参观博物馆展厅,讲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文物的背景故事;有时要做安全员,检查消防安全器材,巡查古建筑修缮工地,排查文物库房安全隐患;有时要做搬运工,展览布展时摆放文物、悬挂展板、调试灯具、搬运积木台和展柜……无论做哪一块工作,我都精益求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希望能通过这些微小的工作,让更多文博系统的同事认可我们的学校,认可我们文物鉴定与修复这个专业。

      在松阳博物馆工作的十年里,我策展了三十余次展览,参与了茶叶博物馆、契约博物馆等多个专题博物馆的筹建,参与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积累了一定的博物馆工作经验。2020年,我告别博物馆,调动到丽水市莲都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开始从事古遗址、古建筑和近现代史迹的保护工作。

      文保所和博物馆虽然同属文博系统,但工作性质差别很大。博物馆属于“内向型”,专注于地下文物,文史资料的查阅、藏品账目的整理、展览方案的撰写,都不离案牍。而文保所属于“外向型”,下乡是家常便饭,不仅要和各部门、乡镇打交道,还要在文物修缮过程中协调施工、监理、产权人的关系。并且,不同于保护措施严密的博物馆库房,地上文物大多位于乡村、田野、山林,安全方面的压力非常大。

        对于在博物馆度过的四分之一工龄、已经习惯内向型工作的我来说,这是一项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考验。面对困难,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过去的缺陷,搞文物不能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文物工作者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像普通公职人员那样,能够应对行政工作。我以浙艺的校训“求真 尚美 精艺 修为”要求自己,努力适应工作性质的转变,期待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浙艺人的能量。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文物工作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物资源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希望做一位文物守望者,永远坚守在这片阵地上,将自己的萤火之光,汇入祖国文物事业的浩瀚星河。

寄语学弟学妹

       毕业后的十多年里,有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加入到浙江文博系统的大家庭中。他们有更充沛的活力和朝气,更丰富的技能和知识,更强的责任心,更多的创造力,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经常能听到老前辈对他们赞赏有加,作为校友,我也感到与有荣焉。

       如今的文物工作,已不再是我刚毕业时的老黄历,类型越来越丰富,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部门越来越多,安全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地下文物要“走出去、活起来”,地上文物要“多规融合、文旅融合”,文物数据和消防安防要“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每一项都是文物人未曾经历过的挑战。这些新时代的新课题,更需要学弟、学妹们去思考和探索。

       保护文物是一个苦活、一件难事,自然灾害、盗窃盗掘、保障不力、违规建设、违规用火用电等安全问题,都可能使脆弱的文物毁于一旦,且不可再生。文物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文物人就是文物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好文物工作,需要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需要风雨无阻的日夜坚守,需要不计得失的人文情怀。希望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加入文博队伍,从事文物事业,将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传承下去,将从前的美好事物留给未来。


刘鼎,浙艺2007级文物鉴定与修复班校友。现就职于丽水市莲都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文物博物馆员,浙江省博物馆学会、莲都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松阳博物馆、丽水莲都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从事陈列展览和文物保护工作。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母校改变了我的人生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