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研究中心

部门动态

高等院校应该成为非遗保护的生力军——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杜亚雄教授讲座侧记
作者:民间文艺研究中心 来源:民间文艺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1-06-03 浏览:194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宝贵精神财富,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让我校师生更直观、生动地认识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我校民研中心邀请著名民族音乐学家、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杜亚雄教授来校作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民研中心负责人史长虹主持。

图片

亚雄教授1981年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历任该院中国音乐教研组主任、音乐学系主任等职。1986年,获国务院人事部颁发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7年,应邀赴匈牙利科学院音乐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和李斯特音乐学院客座教授。1989年,获匈牙利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化勋章。1991年,获美国政府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奖金,应邀赴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任客座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5年和2008年两次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基金奖励。1997年获得中国文联德艺双馨会员称号。有《中国民族器乐概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中国民族基本乐理》《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民族音乐学概论》《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世界音乐地图》《中国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遗产》《中国民歌地图》《中国民歌钢琴教程》《琴乐蒙学》等40多本专著问世,并用中、英、匈文在国内外发表过300多篇论文。

图片

杜亚雄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神圣职责、教育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手段四个方面。作为哲学博士的杜教授在讲座中列举了音乐、文学、文字等多个学科鲜活的例子,在对文化(积累式发展)和科技(取代式发展)进行比较后着重强调:一切不愿意民族灭亡的民族成员都要担负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图片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了古代文化的国家,中华民族的文化如果灭亡了,人类就没有古代传承下来的文化了。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悲剧,对全人类来说也是大悲剧。要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从教育抓起,必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他勉励浙艺师生共同努力,建立文化自信,更好地保护、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

杜教授高屋建瓴又生动风趣的讲座引起了师生的浓厚兴趣,也激起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热烈的掌声体现了大家的心声。浙江音乐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师生以及周边音乐爱好者也慕名前来聆听,部分听众还在讲座结束后与杜教授就江南丝竹、杭州小热昏、越剧等浙江地方非遗保护的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图片

史长虹表示,民研中心今后要继续邀请像杜亚雄教授这样闻名中外并且能够因材施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者走进“之江文传大讲堂”,为广大师生和周边友人提供更加优质的精神宝藏,为与时俱进地提升我国文化自信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