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著名导演、校友杨小青的戏曲人生

来源:宣教处   作者:丁赛贝尔   时间:2014-10-23   人气:

今年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校友、教师、特聘专家、著名戏剧导演杨小青70生诞为回顾总结杨小青30多年从事戏曲导演艺术的卓越成就,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剧协、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剧协联合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杭州剧院和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的“杨小青导演艺术研讨会”将于今年9月6日至16日在杭州举办。会议期间,同时登场的还有杨小青执导的《陆游与唐琬》《李慧娘》《班昭》《将军道》《简·爱》5部经典作品的展演和杨小青作品群星演唱会,《杨小青导演艺术论文专集》届时也将举办出版首发仪式。

杨小青是浙江戏剧界的一个重要符号,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执导过《花烛泪》、《琵琶记》、《红丝错》、《白兔记》、《西厢记》等诸多越剧,并以一台《陆游与唐琬》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向辉煌。那个时期,浙江的越剧因她而红透全国,那些优秀的古装戏演一部,火一部,留下一部,成为浙江戏剧史上值得回望的一个鼎盛时期。

人们都爱说“女人是花”。但当你看到杨小青时,却决不想也不愿用“花”来形容她。利落的短发,小小的个子,如果一定要用比方,那么,她更像一株沙漠里的仙人掌,倔强地、努力地在创作中追求极致。

杨小青最早是浙江越剧团的演员,后来嗓子哑了就搞了几年化妆,兼管过服装、道具,还拉过大幕打过追光,甚至笨重的戏箱她也能扛得动。后来,团领导看准她超乎常人的勤奋好学精神,将她先后送入浙江艺术学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前身)和中国戏曲学院培训进修。从此,杨小青走上导演之路。时至今日,她显然已是这一行的老行尊了。熟悉戏曲艺术,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很得体,有分寸。她对艺术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追求独创性,不愿落别人的窠臼。

杨小青是铁骨铮铮的,从艺55年,从事戏曲导演艺术30多年,永不言休。68岁时,回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创排学院派青春越剧《红楼人物show》,参演的学生们一直记得杨导“好像什么都懂,除了越剧,昆曲、京剧等其他剧种她也都懂。神奇的是,她连舞美、灯光、音控也都了解”;直到花甲之年,依旧在戏曲界继续她“诗化戏曲”的创新与突破。作为一名戏剧导演,她有的不仅仅是才华横溢,更具备非同一般勇气和执着。

30多年,杨小青活在创新里,活在进步中,每一场戏她都要到最好,每一年都要对自己有交代双膝关节患多发性关节软骨瘤刀后因没完全康复便返回排练场导致旧伤复发,进行软组织银针急性治疗,42根毛线针粗长银针不打麻药便刺入右部,忍着剧烈疼痛,拖着完全不能动弹的右腿便赶回剧组修改剧本;有一次发高烧不能排戏,为了尽快重返排练场,空腹用了大量的红霉素,胃壁严重损伤……

有人问她说:“杨导,你这么小的个儿,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艺术能量呢?”杨小青笑而不答。为了这片舞台田地,她几乎耗尽了人生的全部热情和精力,无数次她都是抱着伤病之躯走向舞台的:“生命可以预支,我把将来提前用了再说,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时,因碌碌无为而自惭。

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陆游与唐琬》、《西厢记》、《红丝错》、《汉武兴邦》到其它剧团其它剧种的《大禹治水》、《少年游》、《荆钗记》、《国色天香》等杨小青相继执导了大小几十台戏,荣获了大小几十个奖项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地纷纷请她去排戏,涉及的领域除了越剧,还有京剧、昆剧和潮剧等。她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戏迷们带来连台好戏。

“创新、求变是在约定俗成的东西上突破,又要相对稳定,让观众可以接受。戏剧要发展,就要在继承传统上创新,在原有文化底蕴上突破,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通过努力,杨小青从生活人物细节,甚至于一些反面人物都抽出她的艺术本质。她对每一个题材,每一个作品,都善于从生活底蕴里发掘一种独有诗意的东西在越剧团的成长经历更是令她非常善于吸收其它剧种特点加以本体化。

杨小青拍了很多很多的戏,杨小青对此无怨无悔,不知是谁说过: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戏曲是这样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吗?对杨小青来说,是的。而杨小青对观众们来说,也是的。


上一篇: 一片纯心铸舞魂 ——我院舞者沈徐斌写真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