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上大学的第一课,辅导员曾告诉我,四年大学就是四个阶段:大一,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苦);大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辣);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酸);大四,知道自己知道(甜)。四年生活,酸甜苦辣念念不忘。2011年8月,我来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从一名学生变成一名老师,担任了辅导员。时光荐苒,转眼已是五年,回想这五年,也品味到了苦辣酸甜,这是大学的味道,是青春的味道,也是辅导员的味道。
辅导员之苦——职业之苦。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夜以继日,乃至魂牵梦绕、废寝忘食,这是辅导员生活的常态。记得刚工作的第一年,我是学院新校区第一批入住公寓的辅导员,当时新校区男女学生还在同一幢楼分层住。为加强宿舍管理,男生走楼梯、女生坐电梯,很多同学不习惯。于是我从早到晚坐在楼梯口,告诉同学们,女生坐电梯、男生走楼梯;晚上查寝室,管卫生,对未到寝的同学,打电话确认其安全,再和班主任联系;碰到同学生病,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就诊。这些工作琐碎、繁杂,和我对大学教师期望值相距甚大。当时我每天感觉头沉沉的,到了国庆,出来走走,路过一家药房,医生一看我,说肯定发热了,一量40度高烧。当时连我自己都傻了。那一刻,心中的苦和身体的病痛,一下子化作眼泪涌了出来,心理的苦涩无以言喻。现在想起,还能体会一丝丝苦涩滋味。
辅导员之辣——辣味正宗。辅导员的味蕾上从来不缺辣。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对应的部门太多,学生处、团委、组织处、宣教处、保卫处、招生就业办……几乎每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和辅导员有关,白天跑干讲,晚上读写想,那是常态。在工作中常会遇到棘手的问题,碰钉子的事情。m同学是表演专业学生,学校对专业有早课要求,她却每天躺在床上睡懒觉,以“起不来”为由,拒绝上早课。我去宿舍找她,也遭了闭门羹。之后多次谈话,效果不佳,她常借口“不睡好,哪有力气上课”。于是我开始每天早上早早到宿舍,督促同学们按时上早课,用十分青涩的感觉“顺带”喊她起床;检查琴房时,也有意无意主动和她打招呼,尽管换来的是她的不屑一顾。时间久了,终于有一天,在我准备“无意”喊她起床的时候,她的室友告诉我,她已经出公寓去琴房了,这一刻一股暖流涌了上来,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尽管她后来告诉我,她只是怕我再“烦”她。在去年教师节,一条特别的短信引起了我的注意:老师,今天是您的节日,真心真诚地向您说声谢谢,在我自己都放弃自己的时候,是您的不放弃,让我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这是m同学发的。
辅导员之酸——人生酸楚。碰到学生生病,看孩子无助地看我,有时酸在心头,湿润了眼眶,真心渴望孩子快点好起来;想到家人思念,远离父母,也有愧对家人的酸楚。2015年11月7日,学院篮球赛结束已经晚上八点多,我马上又组织了入党积极分子集体学习。开始不久手机响起,一看是在安徽老家的妻子打来的,便用短信回了:我在开会,一会儿回电话。一个多小时学习结束后,回电话却是爸爸接的。爸爸告诉我,一会儿你要当爸爸了,你媳妇现在在产房。那一刻我竟一时语塞,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心酸,泪水再一次禁不住涌了上来。
辅导员之甜——桃李满园。入住学生公寓,和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学生的事对我来说都是大事:谁的钱包丢了,我去查一查;哪个同学有矛盾,我去调一调;哪个寝室脏乱差,我去管一管。就这样,慢慢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他们愿意和我嚼嚼心事,掏掏心窝子,愿意和我分享快乐,也愿意向我吐洒积郁。能够被学生需要着,让我体会到了一种甜甜的幸福。走在校园里,听见学生真诚敬重地叫一声“老师好”,我感到了这种甜;当学生成绩不断提高,家长学生投以敬佩期待的目光时,我感到了这种甜;当学生们陆续接到用人单位的offer,欣喜若狂地告诉我时,我感到了这种甜;当学生们在各类竞赛中荣获奖项,我感到了这钟甜……
细品苦辣酸甜之味,已经悄然融入我的血液之中,我为学生奉献了青春热情,同学们也成就了现在的我,借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话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xml:nam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