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老师 | 孙彪:“教书是我的天职和志业”
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彪哥”:不单是他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还更因为他一直像“大哥”一样关心着每一位学生。他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主任、思政教师孙彪。
在我校任职的14年间,孙彪始终秉持着“以生为本、教育为业”的教学理念,潜心于思政课教学研究,从学生的思维逻辑起点和学情原有基础出发,诠释理论,不断探索将历史与政治相贯通、科研与教学相融合、思政与艺术相联结的新路径,将思政课程与艺术思政紧密结合,为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4篇,主持校级课题2项,其论文多次获省高职党建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思政教师,如何将艺术与理论相结合是孙彪着重攻克的一道难题。他认为,艺术与思政理论应当做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他利用不断积累的经验摸索出了更合适艺术院校学生的独特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上巧妙融入艺术元素,将思政理论寓于艺术案例中,使思政课变得生动有趣。课前十分钟的时政评说环节,他常引用艺术领域的热点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台上的思政课”,用他们熟悉和热爱的艺术形式诠释思政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又深化了学生对思政内涵的理解。
作为艺术院校的一名思政教师,孙彪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着清晰的认知:“要努力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艺术从业观创业观,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为此,他在教学的同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整合了姚水娟、赵松庭、周大风等浙艺名师名家的教学资源,已撰写了超过十万字的艺术思政教学素材,内容涵盖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戏曲、演艺、非遗等多个艺术门类。他主持申报了《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科研课题,同时参与了《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学生价值观研究》课题。另外,他在省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以原创舞蹈荷花杯古典舞奖作品《西施别越》为题讲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荣获三等奖。
实践服务中,他秉持“以生为本,教育为业”的信念,并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在担任舞蹈学院教学秘书期间,他与师生们并肩作战,备战桃李杯比赛。即便在暑假也留校陪伴,为参赛师生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和精神支持,也因此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彪哥”。
在和学生们相处中,孙彪发现,观看学生的演出可以让他对学生的了解超越课堂的限制,使他能够更多地发掘并欣赏到每位学生独特的闪光点。因此,他经常出现在学生的音乐会、专业测试、各类专业比赛的观众席上,从心底里为台上闪闪发光的学生感到骄傲。在课堂上,学生们乐于与他讨论时政热点;课后,他们又与他建立起“球友”友谊。这种在学术上共同探讨、在生活中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使得孙彪成为了学生们心中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对教育事业,孙彪怀有最深沉的热爱:“吾教故我在,教育几乎是我的全部生命,教书是我的天职和志业。从小到大,老师们对我无私的爱与鼓励让我认为天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就是教育事业。因为教育,文明与爱的火种得以持续传递。”他对教育的热爱,也让他热爱每一位学生:“希望同学们无论未来如何,都能够一直志于学、敏于思、游于艺、笃于行。”这句话不仅寄托了他对学生的期望,也是他自己教育生涯最真实的写照: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教育者对于学生、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