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艺新闻

文物修复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我校举行

出处:宣传部(统战部),手工艺学院  文字:方雯静 徐烨佳  图片:高永久 陈良 王诚盛 石可欣 郁雨婷 赵运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4-12-02
字体:放大 缩小

11月28日,由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大城市学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3家单位牵头,52家行业企业、院校、协会机构、学会组织参与建设的文物修复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成立大会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举行。

IMG_0773.JPG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郑建华,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陈达,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科技教育处(安全播出管理处)督查专员(正处长级)郑妮,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远征,浙大城市学院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杨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薛亮、校长施俊天,副校长徐芳、刘秀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原秘书长詹长法,浙江省古迹遗址协会副会长、研究馆员黄滋,故宫博物院馆员张志红,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蒋道银,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副主任贾文忠,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奇,河南省博物院研究馆员杜安,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楼署红,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馆员汪自强,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张珮琛,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褚昊以及成员单位代表、各地市文博单位代表,200余名浙艺手工艺学院师生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大会由薛亮主持。

3683de87d174e589e5ea58499dd823ba.JPG


大会上,国家文物局科教司教育处副处长党志刚以线上视频致辞,祝贺共同体的成立。他强调,文物职业教育需紧密围绕文物事业发展需求,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及加强行业合作,培养更多高质量文物技能人才。教育部与国家文物局已联合发文推动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旨在完善教育布局,提升教育质量,为文物事业蓬勃发展注入新活力。他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文物职业教育必将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文物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IMG_0778.JPG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声,陈达、郑妮、卢远征、杨波、施俊天,手捧上山文化长颈陶壶的数字仿制文物,共同按下启动键,文物修复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



陈达、郑妮和12位专家评委分别为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和理事单位授牌。


AZ2A5597-3336196709.jpg


卢远征致辞,他表示文物保护与修复是一项关系着文化传承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未来将积极履行牵头责任,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专家深入合作,共同开创文物保护和修复事业的新篇章。


AZ2A5674-3336238232.jpg


杨波表示,共同体的成立适应国家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通过行业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强强联合”,能够有效破解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育“育人”与“用人”脱节难题,书写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篇章,为文物修复与保护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


AZ2A5723-opq3336286064.jpg


施俊天发布《文物修复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规划》,详细阐述了共同体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合作机制及未来规划。他提出,文物修复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新时代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文物修复与保护事业的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将为浙江两个“先行”和文博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在大会的间歇,与会嘉宾参观了位于新大楼美术馆的“艺起传承——手工艺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学成果展”。展览分为序厅、教学文献手稿区、书画古籍修复展示区、古陶瓷修复展示区、新设古建筑与壁画方向展示区以及教学影像与结语区六大板块,全面展示了我校在文物修复与保护教育方面的深厚底蕴和丰硕成果。




大会期间,举办了文物修复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论坛和聘任仪式。郑建华、詹长法、贾文忠、黄滋等专家,分别围绕“浙江省文物建筑维修的实践与思考”“新时代文物保护修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策略”“文物修复与保护人才全链条培养模式思考”“南方地区文物保护”主题进行主旨发言,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共话文物修复与保护利用和文物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AZ2A6221-opq3336751644.jpg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艺”起传承!浙江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选拔大赛在我校举办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