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2月 2016
看戏人(上)
蓦地,突然想找到一些关于童年的记忆。“在你的童年记忆里,你喜欢干什么事情?”我的答案是:去看戏。 小的时候,戏班子几乎每年都来村里的祠堂表演。在我们的方言里,“戏曲演员”称为“做戏人”,“表演戏曲”称为“做戏”。做戏的头一天晚上,戏班子会带来一个特别的仪式,几个人组成一个小队,带头的做戏人扮成财神爷,手里捧着...
查看详情21
12月 2016
令人想起《十五贯》——永昆《钗钏记》观后感
12月28日晚,笔者有幸于温州永嘉县人民大会堂观看了永嘉昆剧团新排传统戏《钗钏记》的首场演出。这次献艺距上次永昆《钗钏记》的整本搬演已达半个多世纪,期盼已久的观众,令剧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殊为难得! 该剧系施小琴据明月榭主人(一作王玉峰)创作的同名传奇整理改编,由张世杰导演。原著三十...
查看详情21
12月 2016
96音舞班20年同学再聚首
这一天,20多位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的96音舞班学生,怀揣寻根之心,意气风发地来到延续着黄龙文脉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大门口拉起96音舞班20周年同学会的醒目横幅,在排练厅摆放起20年前动人的舞姿造型。这一天,这20多张精灵儿一般的依然显得青春阳光、俏丽英俊的笑脸,簇拥在他们的恩师胡素银老师的周围,共同唱起他们...
查看详情21
12月 2016
毅眼瞬间——陈毅援藏摄影作品展纪实
12月5日,“毅眼瞬间——陈毅援藏摄影作品展”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展厅展出。这是一个青年援藏干部对于西藏三年工作和生活的生动回顾之路。2013年,时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处副处长的陈毅响应省委组织部、省文化厅和学院号召,代表省文化厅作为第七批浙江援藏干部赴西藏那曲工作。在三年援藏经历中,陈毅在克服高寒缺氧、...
查看详情15
12月 2016
浙艺舞蹈《红船》,一根红绸展信仰
在前不久刚刚落幕的2016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的群舞《红船》获得了一等奖,编导老师杨博文和李毅源被评为“2016年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老师”,他们二位在接受采访中诠释了对《红船》的构思——一根红绸讲述了支撑在人们心中的精神信仰。 李毅源在接受采访时说,《红船》作为原创作品在本届大艺...
查看详情12
12月 2016
断奶
离家已有一个多月,虽说听起来不算久,但也是我自出生以来独自离家最久的一次了。大概是从一周前买完高铁票就开始兴奋,到处与人说我要回家了。直到我 捏着从窗口取来的票子一个人战战兢兢地在各个入口张望,我才发现,原来这竟是我第一次没有父母陪伴的出行,在过去的18年中,我竟从未断奶。 人总是这样,对家乡的...
查看详情12
12月 2016
对《拈花》的仁智两相见——也谈阅读对读者自身文化素养的要求
在众多擅长文艺随笔的作家里,薛冰是我所关注的,他的《拈花》一书,一如既往地秉承了薛冰作品“选题小,探力透”的特点,就像打井一样,越挖越深,水也越甘洌,即不同文化素养的读者,能从他的这本《拈花》中得到不同层次的美的熏陶,这种不同层次的美学接受,非“雅俗共赏”一词所能涵盖。 从知识阐述的表层而言,《拈花》在...
查看详情12
12月 2016
黄龙同窗仅一春,同学情谊重一生
原浙江文艺学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前身主体浙江艺术学校的前身)首届越剧男女合演训练班30几位同学,在离开学校整整半个世纪后,今年10月21日在杭州举办首次同学会。五十年分别,五十年牵挂,听到久违的声音,看到久违的面孔,叙着久违的情谊,有欢笑也有泪光。 聚会现场师生济济一堂,年近九旬的姚桂芳老师、丁秀花老师、...
查看详情12
12月 2016
田沁鑫:戏剧之美与表达
编者按:“新松计划”第三期全省中青年创作人才(导演)高级研修班在我院举办。本期培训班师资团队名家荟萃,有杨小青、田沁鑫、李莉、罗锦鳞、彭涛、田蔓莎、刘科栋、周正平、蓝玲、史航、李世博等。院报从本期开始刊登名家名师授课讲座实录,与广大师生分享。 我是导演,一直实践在第一线。在上戏讲课时我就提过一个问题...
查看详情02
12月 2016
谁解其中味——2016年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展演越剧《红楼梦》专场
近日,一本经典越剧《红楼梦》在胜利剧院开演,来自东阳市聆越越剧艺术中心的演员们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出。 东阳市聆越越剧艺术中心代表东阳的文艺团队来参加此次的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展演活动,团队的带头人包兰苏正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的嫡传弟子,由她带领的团队作为此次的东道主表演团体。越剧《红楼...
查看详情29
11月 2016
心怀远方 重在担当--文化管理系14文管班 陈浩南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总不枉度过了这一生。就学生而言,我觉得学习是奋斗的第一要务。入校以来我在学业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综合素质考评连续四个学期名列班级第一,连续获得特等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不断进步的成绩和荣誉证书是对自己青春的最好...
查看详情27
11月 2016
一个月太短,古籍修复的路还很长——访第三期非遗班90后学员、福建漳州图书馆古籍修复师陈洁如
来自福建漳州的陈洁如,是个九零后妹子,爱好练字、画画,做古籍修复,兼修书画装裱。因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填报大学志愿时她选择了当时当时唯一开设“古籍修复”专业的本科院校――金陵科技学院,又和南京博物院的栾承素老师学习了书画装裱。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的研究方向,仿佛为她量身打造。 第三期非遗传承人群培训...
查看详情